澳门疫情精准受控显成效,成都最新政策再升级,双城防疫经验如何互鉴?
4
2025-05-14
澳门特别行政区近期针对疫情防控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旨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根据澳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发布的最新通告,自2022年11月15日起,所有经珠澳口岸入境珠海人员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较之前的48小时要求更为严格,这一措施反映了澳门政府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能力。
在入境政策方面,澳门继续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策略,所有由中国内地(除珠海市外)入境澳门的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来自珠海市的人员则维持7天内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对于高风险地区来澳人员,澳门政府实施了更为严格的"14+7"隔离政策,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加7天自我健康管理。
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还发布了关于疫苗接种的最新要求,自2022年12月1日起,进入政府机构、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必须出示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证明或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一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澳门的疫苗接种率,构建更为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
在本地防控措施方面,澳门政府要求所有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健身房等室内公共场所严格执行容量限制,不得超过最大接待量的75%,所有进入这些场所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出示健康码,对于出现确诊病例的场所,澳门卫生部门将迅速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可能实施临时封闭和全面消毒措施。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也针对学校疫情防控发布了新指引,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申报,校内必须佩戴口罩,并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对于出现疑似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员工,学校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系卫生部门进行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政府还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防疫需求,针对长者、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社会工作局协调各社会服务机构加强防疫措施,包括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协助预约疫苗接种等,确保疫情防控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
西安市近期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根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1月20日,西安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例,无症状感染者32例,主要涉及雁塔区、未央区和新城区等多个区域,西安市政府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经流行病学调查,本轮西安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特点,传播链条较为复杂,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分析指出,当前疫情主要通过家庭聚集、工作场所和餐饮娱乐场所传播,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西安市政府已划定高风险区12个,中风险区28个,实施分类管控措施,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强化社会面管控,西安市已暂停全市各类线下教育培训、娱乐场所、室内体育场馆等非必要公共场所的运营。
在核酸检测方面,西安市已在主城区启动多轮全员核酸检测,设置采样点超过3000个,投入采样人员1.5万余人,为提高检测效率,西安市优化了"采、送、检、报"流程,确保6小时内完成样本转运,12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对于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实行"一日一检",普通区域实行"三日一检"。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还特别强调要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全市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针对封控区居民,政府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生活物资配送服务,确保居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医疗物资储备方面,西安市已储备足够30天使用的防护物资和医疗救治设备。
在医疗救治方面,西安市指定市第八医院、市胸科医院等7家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总床位达3000张,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采取中医药干预和健康监测;对于重症患者,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多学科会诊,全力救治,西安市还建立了分级诊疗机制,确保非新冠患者的正常就医需求得到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本轮疫情防控中特别注重科技赋能,通过"一码通"系统实现精准流调溯源,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并部署相应防控措施,西安市还加强了舆情监测和信息公开,每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抗疫信心。
澳门和西安虽然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疫情防控方面都采取了科学精准的策略,值得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从防控思路上看,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更注重"外防输入",而西安作为内陆城市,则更侧重"内防扩散",这种差异源于两地不同的疫情风险和城市特点。
在入境管控方面,澳门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措施,所有入境人员需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根据来源地风险等级实施不同隔离政策,相比之下,西安对国内低风险地区来返人员主要采取"三天两检"的健康监测措施,但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则实行集中隔离,这种差异反映了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对输入性风险的高度警惕。
在本地防控方面,两地的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实行了场所码管理、容量限制和佩戴口罩等要求,但西安在疫情暴发时更倾向于采取区域性封控和大规模核酸检测,而澳门则更多依赖精准流调和重点人群筛查,这种差异既与两地疫情规模有关,也与城市管理能力密不可分。
疫苗接种政策上,澳门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激励措施,除了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需出示接种证明外,还推出了抽奖、现金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市民接种,西安则主要通过社区动员和组织专场接种来提高覆盖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澳门18岁以上人群接种率已达90%以上,而西安约为85%,两地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西安的"一码通"系统和澳门的"健康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技术架构和功能侧重有所不同,澳门健康码更注重与广东健康码的互认互通,方便跨境流动;西安一码通则更强调对市内人员流动的精准管理,两地的系统都曾因访问量激增而出现短暂故障,但都迅速进行了扩容优化。
经济支持政策方面,澳门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为丰厚的补贴,包括水电费减免、税费缓缴、失业援助等措施,力度大于西安的相应政策,这得益于澳门雄厚的财政储备和较小的人口规模,使其能够提供更大力度的经济救助。
从社会参与角度看,两地的疫情防控都得到了市民的广泛配合,澳门依托其紧密的社区网络和高效的社团组织,动员了大量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西安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机关干部的作用,下沉社区支援防控,这种社会动员能力的差异反映了两地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
疫情防控措施不可避免地对澳门和西安的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全面客观评估,从经济层面看,澳门作为高度依赖旅游博彩业的城市,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澳门GDP同比下降25.6%,游客数量仅为疫情前水平的30%左右,酒店入住率、零售销售额等关键指标均大幅下滑。
相比之下,西安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虽然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受到直接影响,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西安市GDP增长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西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内陆城市的特点,使其对外部冲击有更强的缓冲能力。
就业市场方面,澳门失业率升至4.3%,为近十年新高,尤其是旅游相关行业就业形势严峻,西安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体可控,两地政府都出台了稳就业政策,如澳门推出"带津培训"计划,西安则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群体,澳门约有15%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风险,主要集中零售、餐饮等行业,西安中小企业也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等困难,但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措施提供支持,两地都出现了企业转型数字化的趋势,线上业务成为重要生存策略。
民生保障方面,澳门凭借雄厚的财政储备,能够为居民提供现金分享、消费补贴等直接援助,有效缓解了生活压力,西安则更多通过保供稳价、社会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值得注意的是,两地的医疗体系都经受住了疫情考验,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情况。
教育领域,澳门和西安都经历了线上教学的挑战,澳门学校普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线上教育开展相对顺利;西安则通过"停课不停学"平台保障教学连续性,但长期线上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影响值得关注。
社会心理方面,长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两地居民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澳门研究发现,约20%的居民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西安也有类似情况,两地都加强了心理健康服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提供专业支持。
从长远看,疫情防控加速了两地经济社会转型,澳门正积极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减少对博彩业的依赖;西安则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步伐,这种结构性调整虽然短期内带来阵痛,但有利于提升两地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澳门和西安当前的疫情形势,公共卫生专家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议,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明指出,澳门应继续强化"外防输入"措施,特别是加强对高风险地区来澳人员的筛查和管控,他建议澳门政府进一步推动第三剂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强则强调,西安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以快制快阻断传播链条,他建议加强流调溯源能力建设,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并做好方舱医院等医疗资源储备,两位专家都认为,两地应加强疫情防控经验交流,相互借鉴有效做法。
对于普通市民,专家提供了详细的防护指南,接种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数据显示,接种三剂疫苗可将重症和死亡风险降低90%以上。
个人日常防护不可松懈,专家建议市民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应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空间,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基本防护措施仍需坚持。
第三,做好健康监测至关重要,市民应每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如实告知活动轨迹,应积极配合政府的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要求,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针对不同生活场景,专家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居家时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高频接触表面;外出购物尽量选择人少时段,使用无接触支付;办公场所要减少面对面会议,提倡线上交流;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减少聚餐人数和时间。
对于特殊群体,如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专家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防护方案,孕妇应定期产检但减少医院停留时间;儿童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慢性病患者需备足药物,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复诊购药。
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专家建议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如出现持续焦虑、失眠等症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疫情信息,避免信息过载和谣言影响。
专家呼吁市民对疫情防控保持耐心和理解,澳门和西安的防控措施都是基于科学评估和专业判断,目的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只有政府与市民同心协力,才能最终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